近日,《第40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方案》公布。本届比赛分为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版块、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展示版块,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版块细分为高年龄组和低年龄组。本赛事不纳入上海市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办于1982年,是上海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青少年科技赛事之一,至今已举办了39届。40多年来,大赛坚持弘扬科学精神、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办赛方向,发现和培育了一批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本届大赛以“创新·体验·成长”为主题,通过调整优化版块设置、比赛内容和评价机制等,进一步将大赛打造成为上海青少年科技嘉年华。 本届比赛分为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版块、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展示版块。 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版块以2025年7月1日为计算节点,在上海就读的年满12周岁、未满18周岁的学生(包括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国际学校等)可申报。 低年龄组:12岁至14岁的学生(2010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期间出生) 高年龄组:15岁至17岁的学生(2007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期间出生) 学生可以个人参赛或团队参赛,但不得兼报,且每位学生限报一项作品;团队不得超过3人,且必须是同一年龄组的学生。 参赛作品按研究学科分为数学、物理与天文学、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工程学、环境科学等7个学科。 采取在线申报方式,凡符合规定的申报者均可登录大赛官方网站进行自主申报。申报者须在2025年3月18日至31日完成在线申报。 活动重点对参赛学生作品的原创性,是否遵守科学研究道德和科技伦理规范、行为准则等进行审查。 组织专家按学科和年龄组对申报作品的研究创新水平、研究日志、实验报告等进行评审,并随机抽查部分作品进行在线问辩。根据进入初评作品的各年龄组和各学科的数量,按比例选拔不超过400个作品的参赛学生进入现场活动环节。 现场活动通过作品现场问辨(占总分50%)、动手实践考察(占总分30%)、创新素养和综合素质考察(占总分20%)等环节,重点考察学生的科技创新、动手实践、科学思维、团队协作、领导力、知识应用、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等能力。 进入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版块现场活动环节的学生,根据现场活动个人成绩确定等级奖,一等奖不超过20%、二等奖不超过30%、三等奖不超过40%。择优确定部分未进入现场活动和进入现场活动而未获得等级奖的学生授予优胜奖。 等级奖和优胜奖不超过申报总数的40%。对于通过作品初评而未获奖的学生授予参赛证书。 专项奖由各设奖单位按照《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专项奖管理办法(2025年修订)》自行负责制定评奖规则、评审、公示、表彰。获奖名单从进入现场活动的学生中产生。 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展示版块以2025年9月1日为计算节点,在上海就读的年满7周岁、未满15周岁的学生(2010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期间出生,包括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国际学校等)可申报。 申报的科学幻想绘画作品应为学生个人的原创作品,内容应为学生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 每个区可推荐20项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作品参与活动。获推荐资格的学生须在2025年3月18日至31日登录大赛官方网站按要求完成在线申报。 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展示版块根据初评和技能测试确定等级奖,一等奖不超过申报总数的10%,二等奖不超过申报总数的20%,三等奖不超过申报总数的30%。除等级奖之外,其余作品符合要求的学生授予优胜奖。 按照全国大赛分配名额、年龄和性别要求等,择优推荐学生参加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
白名单赛事网仅作媒体支持。